成為LINE好友,領取3%新朋友援農購物金
馬上領取→

為台灣雜糧復興詠唱新篇章|喜願施明煌總監專訪

產地日記

喜願團隊不僅是<直接跟農夫買>多年合作夥伴,在推動友善農耕、本土農糧復興的道路上,更是令我們無比尊敬的前輩。喜願團隊施明煌總監,自1999年創立喜願麵包工作坊、2007發起麥田狂想小麥復耕計畫、後續集結農友成立大豆特攻隊、咱糧儲備中心、喜願日光發電廠、榖粉製造所......施總監就像勤奮灌溉的園丁,守護著台灣農糧自主、茁壯。

2020年三月,麥田閃耀金黃穗粒的季節,「喜願麥田狂想曲音樂會」在麥田中迎來最終章,施總監交棒農糧復興運動於農友,為台灣雜糧復興再詠一曲。<直接跟農夫買>團隊專訪施總監,帶大家回顧這場意義非凡的音樂會,以及施總監多年來的理念實踐:



圖片來源:喜願團隊


2020/3/7,喜願位於雲林元長咱糧儲備中心熱鬧非凡,音樂會以「面面聚道」為主題,為台灣農糧的各方好友齊聚金黃麥浪旁,為本土雜糧共商出路。上午開放空間討論,生產者、農產加工者與消費者多方角色參與、寫下議題與現場夥伴進行直接討論,如何建構本土雜糧產銷平台?台灣農糧產銷政策上的困境為何?希望農委會能再做什麼?現場共盪出陣陣精彩火花。下午,大家在麥田裡席地而坐,聆聽台灣民謠國寶簡上仁老師吟唱首首歌謠,重拾記憶深處那被逐漸忘卻的土地故事與情感。你我碗中的未來,在傳承與展望之間,發展出新的脈絡。






圖片來源:喜願團隊



自2007年發起「在地農糧、在地加工、在地消費」及休耕地活化、重獲農糧主權等倡議,十三年來,喜願創辦人施明煌施總監,從自組「小麥契作農友團」推動麥田狂想計畫,開啟台灣雜糧復興先河,到「大豆特工隊」鼓勵農友加入非基改黃豆種植、「雜糧俱樂部」及「咱糧學堂」落實食農教育,後整合為「喜願共和國」投入社區支持型農業,以及日光發電場、穀物製粉所等,為農糧與能源自主奮鬥,更致力於串聯生產者、加工者、服務者及消費者的承諾。



圖片來源:喜願團隊


一路走來,主婦聯盟消費合作社、聯華食品、開拓文教基金會...等眾多關心台灣本土農糧的夥伴齊力響應,<直接跟農夫買>團隊有幸一同併肩奮鬥,將產地實況整傳遞,並於推廣銷售端盡己心力。2014年政府農糧單位也實現休耕地政策變革,活化休耕農地利用,提高糧食自給率及維護生產環境,為台灣農糧自主挹注極大力道,與喜願所倡議的議題,也從對立關係轉為競合關係,「就是民間和政府一起來比賽囉!哈哈哈」,2014到2020,六年來台灣雜糧的奮鬥與成長,在施總監爽朗笑聲中,足以見證。




圖片來源:喜願團隊


關於本土雜糧在全球疫情中的機會與挑戰,施總監特別提到,不同於農糧生產面對政治或軍事影響時有所主體可討論,全球疫情可不會和你商量,此時所有生產者都應保持冷靜,盤點在疫情中,自身的生產物有哪些是被需要的,並思考此時此刻,能提供本土國民哪些協助。

而有感於糧食自主重要性,喜願於2017年成立「雜糧儲備中心」,不僅作初級加工,更以藏種即藏糧的概念,儲備小麥、大豆等雜糧種子,以因應未來農更環境遭逢變異、因政治或戰爭衝突時派上用場,提供國內雜糧種源,一同挺過糧食困頓危機。



圖片來源:喜願團隊


談到糧食自給率,施總監強調,所謂自給率並非單純地以土地耕種面積與產量計算,而是「有效循環」。所有產業都會面臨五缺(土地、資金、人力、用水及用電),而農業更缺乏總體戰略管理,「我今年契作的農糧,一年後是否如期用完呢?」,施總監認為,必須從需求端出發,在計劃生產、營運銷後、儲備等各方面,input /output 都達成平衡,才是糧食自給率決勝關鍵。從契作、農糧一二次加工、自製麵包及農糧加工品,到銷售與不斷調整修正,喜願長年致力於以垂直性紮根方式,雖然推動起來無比辛苦,但卻是最牢靠的方法。


圖片來源:喜願團隊


隨著音樂會最終章落幕,十三年來本土雜糧復興有成,在政府各項政策持續活化挹注,以及計畫性契作有效管理下,以農民為主體主導的「喜願雜糧合作社」部分雜糧生產營銷也已達成平衡。在這一期麥田收成後,施明煌總監也將暫時卸下肩頭重擔,回歸一切初心的起點「喜願麵包工作坊」,期待用生命引領生命,陪伴喜願的孩子及夥伴們再走一段路。

「所有社會運動和倡議者,只有自身退場,才能真正將理念庸俗化(普及化),我認為能夠退休的人,才是成功!」,階段性任務暫告一段落,施總監的眼光仍放遠未來。



圖片來源:喜願團隊


許多人不知道,施總監鍾愛台灣古宅,曾於2005-2007年行腳台灣319鄉,親訪並拍攝上百座古宅,以「阿達碼」為筆名記錄古宅與屋主的篇篇故事。 故當<直接跟農夫買>夥伴問起總監,退休後是否繼續書寫,總監大笑著說他終於有空整理這些寶貴的資料,更預計於六月成立新的「阿達碼319旅行事誌」網站! 就讓我們一起期待最草根最親土,也最會說故事的阿達碼,為大家帶來詠唱下一段古宅篇章吧!